幟的笔顺
折叠展开
 幟的康熙字典
折叠展开
 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99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36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78頁,第1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昌志切,音熾。
《說文》:旌旗之屬。
《廣韻》:旗幟。
《字詁》:標也。
《廣雅》:旛也。
《史記・高祖紀》:旗幟皆赤。
《前漢・淮隂侯傳》:拔趙幟,樹漢赤幟。〔註〕《索隱》曰:幟帛長丈五,廣半幅。
例又,通作織。
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治樓船十丈餘,加旗織於其上。〔註〕師古曰:織,讀曰幟。
例又,記也。
《後漢・虞詡傳》:以采綖縫其裾爲幟。〔註〕幟,記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職吏切,音志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式吏切,音試──義𡘋同。
注解
〔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。
〔幟〕字拼音是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戠。
〔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ì] ⑴ 旗子
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词典网整理。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
 幟的说文解字
折叠展开
 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昌志切頁碼第254頁,第16字續丁孫
幟
旌旗之屬。从巾戠聲。
白话解释
帜,旗布。字形采用“巾”作边旁,采用“戠”作声旁。
幟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00頁,第2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38頁,第4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88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22頁,第8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07頁,第10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08頁,第1字 | 
| 7 | 說文探原 | 第3928頁,第1字 | 
| 8 | 說文集注 | 第1635頁,第3字 | 
| 9 | 說文標整 | 第197頁,第17字 | 
| 10 | 標注說文 | 第317頁,第5字 | 
| 11 | 說文注箋 | 第2604頁,第1字 | 
| 12 | 說文詁林 | 第7853頁【補遺】第17171頁【補編】第14909頁【後編】第14616頁 | 
| 13 | 說文義證 | 第675頁【崇文】第2697頁 | 
| 14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206頁,第3字 | 
| 15 | 古字釋要 | 第753頁,第7字 | 
| 16 | 新附通誼 | 第30頁,第5字 | 
幟字的翻译
折叠展开
 - flag, pennant; sign; fasten
 - kennzeichnen, Fahne (S)
 - étendard, bannière
 
幟的字源字形
折叠展开
 
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 宋 印刷字体 增韵
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