渜
复制渜的意思
渜
1nuǎnㄋㄨㄢˇ基本解释
◎热水:“~濯弃于坎。”
详细解释
名
◎温水。
《仪礼•士丧礼》:“浴用巾,挋用浴衣,渜濯弃于坎。”唐•贾公彦•疏:“潘水既经温煮,名之为渜;已将沐浴,谓之为濯。”
渜
2nuánㄋㄨㄢˊ基本解释
◎〔~水〕今中国河北省滦河的古称。
详细解释
◎〈书〉温水。
浴用巾,挋用浴衣,渜濯弃于坎(《仪礼‧士丧礼》)。
渜
nuǎnㄋㄨㄢˇ渜
nuǎnㄋㄨㄢˇ渜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11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33頁,第4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81頁,第6字
古文: 湪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乃管切,音煗。
《說文》:湯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奴官切,煗平聲──水名,在遼西肥如縣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乳兗切,音耎──濯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奴亂切,音偄──浴餘汁也。或作濡。
《儀禮・士喪禮》:渜濯棄于坎。〔註〕沐浴餘潘水也。古文渜作湪。荆沔之閒語。〔疏〕潘水既經溫煮,名之爲渜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奴昆切,音黁──義同。
注解
〔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渜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nuǎn、nu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耎。
〔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uǎn] ⑴ 热水:“~濯弃于坎。”㈡ [nuán] ⑴ 〔~水〕今中国河北省滦河的古称。
渜的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乃管切頁碼第373頁,第17字續丁孫
渜
湯也。从水耎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奴短反頁碼第914頁,第3行,第1字述
湯也。從水耎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乃管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241頁,第2字許惟賢第975頁,第6字
湯也。
段注《士䘮禮》。渜濯棄于坎。注。沐浴餘潘水。渜作湪作湪。荆沔之閒語。疏。潘水旣經縕煑謂之渜。已將沐浴謂之濯。今北方灤河,《漢志・水經》作濡水。乃官切。正渜之誤耳。耎多譌需。詳《手部》。渜洝古皆平聲。猶安㬮。
从水。耎聲。
段注乃管切。十四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今熱河作灤河,俗字也,《漢志》作濡,乃渜之誤。煗,一切煗;渜,煗水也。
渜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39頁,第10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45頁,第8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12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90頁,第6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46頁,第3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33頁,第3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773頁,第3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538頁,第1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386頁,第2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4頁,第23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72頁,第7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948頁,第2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103頁【補遺】第17685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944頁,第5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80頁【崇文】第3917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97頁 | 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63頁,第5字 | 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204頁,第1字 | 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40頁,第5字 | 
渜的字源字形
 秦 简 睡虎地
 宋 印刷字体 广韵
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